砂石粒型差,用對輥制砂機輕松搞定
在當前的砂石骨料生產中,成品砂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混凝土的強度和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。然而,在實際生產過程中,許多砂石企業面臨一個普遍而棘手的問題:砂石粒型差、針片狀含量高、級配不合理,導致機制砂不符合國家標準,影響市場銷售和工程應用。面對這一難題,傳統的制砂設備如錘式破碎機、沖擊式制砂機等雖然效率高,但在控制粒型方面存在局限。這時候,一種被重新重視起來的設備——對輥制砂機,正憑借其獨特的優勢,成為解決粒型問題的有效利器。
一、什么是“砂石粒型差”?
所謂“砂石粒型差”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:
針片狀顆粒多:形狀不規則,影響混凝土流動性;
級配不合理:細度模數偏大或偏小,無法滿足施工要求;
表面粗糙、棱角多:不利于水泥漿包裹,降低粘結力;
含粉量不穩定:影響混凝土強度與耐久性。
這些問題不僅降低了砂石產品的附加值,也增加了后期篩分、洗砂的成本。
二、對輥制砂機的工作原理
對輥制砂機是一種通過兩個相向旋轉的輥子對物料進行擠壓、剪切、碾磨等方式進行破碎的設備。根據輥面形式可分為光輥、齒輥、槽輥等,適用于中硬度以下的物料(如石灰巖、白云巖、煤矸石等)。
其核心優勢在于:
選擇性破碎:只對物料施加適度壓力,避免過度粉碎;
可控性強:通過調節輥間距,可靈活控制出料粒度;
粒型更優:破碎后的物料更接近立方體,減少針片狀顆粒;
低能耗、低噪音、環保節能:適合綠色礦山建設需求。
三、為什么對輥制砂機能改善砂石粒型?
低速擠壓破碎方式
對輥機采用的是低速、高壓的擠壓破碎方式,相較于高速沖擊破碎,能更好地保留物料的天然形態,減少不必要的粉碎和變形,從而獲得更均勻、更接近理想立方體的顆粒。
破碎過程溫和,減少二次破碎
在沖擊式破碎過程中,物料往往經歷多次碰撞,容易產生過多細粉和不規則顆粒。而對輥機一次成型率高,減少了反復破碎帶來的粒型劣化。
隨著國家對機制砂品質要求的提高以及“綠色礦山”政策的推進,傳統制砂工藝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。對輥制砂機因其節能、粒型好等優點,正逐步受到行業青睞。